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其中指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盾量子副總裁周雷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經過十余年發展,量子科技已突破“前沿研究”范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
他認為,“十五五”規劃未來產業布局更是將量子科技排在首位。在頂層設計牽引下,量子科技產業發展路徑愈加清晰。隨著中國電信等“國家隊”的入場,量子科技產業正在加速“從1到10”,把先發優勢轉化為領跑實力。
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研制團隊總負責人郭國平在采訪中向《科創板日報》介紹,十五五”期間,量子科技將步入技術突破、產業落地、生態完善的加速迭代期。
“中國依托政策紅利、產業鏈雛形和持續提升的工程化能力,有望在量子計算領域實現從中等規模含噪聲量子計算實用化探索,到容錯計算原型機初步驗證的階段性推進,在藥物分子模擬、金融組合優化等專用場景實現深度應用與規模化落地,成為全球量子產業生態的關鍵塑造者。”
郭國平也坦言,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行業應用規模化、國際標準話語權仍是長期挑戰。未來十年,量子計算將重塑信息、材料、能源等多領域競爭格局,為中國搶占科技制高點、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歷史性機遇。
▍量子科技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這次“十五五”規劃把量子科技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意味著未來5年這項技術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它代表著科技前沿的突破,更是重塑未來產業格局、經濟模式乃至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部署。
目前,量子科技可分為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三大核心領域。
張毅介紹,量子計算主要解決是專用機突破的問題,具體應用場景主要在金融建模、藥物研發、物流優化、AI算力等問題。
量子通信則處在規模化應用的初期。張毅指出,在國防、政務啊,金融等等領域都廣泛需要加密通訊,是絕對通信安全和數字社會的安全基石。
第三大應用方向是量子精密測量,現階段處于場景化的驗證期。
張毅稱,比較明朗的應用方向是在醫療、資源勘探、電網監測、重力測繪等,有望突破測量的精度極限,為高端制造和科研提供新的工具。“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同時也有望形成巨大產業規模的方向。”
國盾量子副總裁周雷也認為,接下來,量子通信領域將通過規模化建設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骨干網等基礎設施,牽引政務、金融、能源、電信等應用場景加速落地;量子計算及量子精密測量會有更多成熟的技術和產品走出實驗室。
▍產業整體仍處于發展早期
不過,量子科技產業整體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周雷表示,仍需要持續加強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深化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加速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最終才能實現量子科技產業的“從10到100”。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當前,量子科技缺少重磅應用場景,且量子科技領域技術門檻比較高,普通人對量子科技的認知和辨別能力不足。
“我認為,量子科技產業化的時機還沒有到來,現階段量子通信項目落地情況較好的是專網通信,主要是面向通信安全性需求。前幾年,芯片領域也提出過量子芯片。只不過,現實落地還有很長距離。可以看出,量子科技產業是前瞻性產業、未來產業,當前主要就是完善創新體系和打好技術基礎,為未來產業風口到來做好充分準備。至于前景,如今還看不清,需要等幾年再下定論。”
張毅也指出,需客觀看待產業前景。從投資的角度,一是認清當前的成熟程度和工程化的階段,因為從實驗室到未來應用,仍然還是有巨大科研難關需要攻克。
其次是產業鏈還需完善,尤其在核心材料、高端儀器設備方面尚有很多可為之處。
另外,資金和人才的結構性缺口,量子領域需要既懂物理又懂工程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還需要巨大資金投入。
最后則是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標準博弈。“量子科技的賽道布局,不僅僅是技術先后的競爭,還是規則和話語權的競爭。”張毅稱。